日前,北京大学公示2011年度“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”中学及校长名单,深圳实验学校(下称深实)作为新增学校,可向北大推荐一名优秀学生。昨日,深实校长曹衍清告诉南都记者,他们已经初步制定了推荐方案,届时将会有学生参与到评选、投票的过程中。(见昨日《南方都市报》)
“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”,顾名思义,是由校长本人推荐。这种制度的魅力在于,依靠校长的教育与学术声誉,确保推荐学生的品质。显然,与之对照,深实的做法,就不是校长实名推荐而变为学校综合推荐了。
曹校长或可解释,我们也是在“校长实名推荐”,因为按照学校选拔的程序,是先由学校管理人员、教师、学生以及在深圳的北大校友组成的评审团遴选出三名优秀学生,最后哪一位学生能获得校长推荐,则由校长本人决定。某种程度说,这也可以理解为校长实名推荐,毕竟校长掌控着最终的决定权,但离校长本人的慧眼识才,则相去甚远。
这本质上就是学校综合推荐。事实上,从北大“校长实名推荐制”去年的实施情况看,获得推荐资质的学校,都采取了这种推荐方式,先进行综合评议,校长再根据综合评议的排名,进行推荐,有的校长甚至完全放弃自己的权利,就推荐排名的第一名。这种推荐,也使校长实名推荐的意义大打折扣———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,按照其成绩,本就可以上北大;而这样的校长实名推荐,更像是大学抢生源的手段,并非给一些有个性、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的机会。按照实名推荐制的要求,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是要承诺报考北大的。
“校长实名推荐”变身“学校综合推荐”,这与北大的推荐标准有关。去年,围绕实名推荐,有人说要推荐“偏才”,有人称北大要“全才”,而今年,北大将标准从去年的“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”改为“综合素质全面、学科成绩突出、志向远大、具备发展潜能、社会责任感强”,对于中学校长来说,最稳妥的方式,就是将学科成绩、竞赛获奖、平时表现全部考虑。而这不需要校长出马,交给一个评审委员会操办就行了。
其次,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的学生,在参加北大的面试考察,取得自主招生资格之后,还必须参加高考,高考成绩必须达到北大承诺的优惠条件(比如不低于北大在当地的录取分30分),方可被录取,这也就要求中学必须综合考虑。而且,根据2010年校长实名推荐制之后的媒体报道看,社会舆论仍将这些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推荐制成败的标准———高考分数高,意味着学校推荐成功,高考分数不高,则怀疑被推荐者和推荐者的水平。
另外,对于校长实名推荐制,公众最担忧的就是校长在推荐时能不能保证公平、公正,换句话说,也就是怀疑校长的教育声誉与学术声誉,因为我国的中学,并没有现代学校制度,学校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任命,也套用一级行政级别管理,不是大家所期待的教育家。在这种情况下,采取综合推荐,校长就可以不对推荐结果负责,进而也就可以规避公众有关人情、权势交易的质疑。
在笔者看来,目前要校长本人实名推荐,确实也难为了校长。因此,以“校长实名”为卖点的推荐制,不应该再打出校长实名推荐的旗号,老老实实称之为“学校推荐”或更妥当。进而,也应还原“校长实名推荐制”实乃抢生源的本色,以免公众误会其对自主招生改革的积极意义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