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、释、道三大家思想的闪光之处还在于:儒家重在确立人生的目标。要求追寻梦想、建功立业、敢于担当、勇于负责。道家重在处世方法。讲究阴阳平衡、发展变化、以静制动、以柔克刚。佛家重在行事态度。倡导慈悲为怀、舍得放下、多行善事、寻求善果。 以上正是成就大事的三个重要因素——目标、方法、心态。此三点,相互联系,相互制约,互相依存,互为补充。也就是说要跟儒家学目标,随道家学方法,向佛家学心态。如三者有机结合,融会贯通,则海阔天空,无往不胜。这也正是儒、释、道三教之所以能长期共存于中华大地、宇宙之中的原因吧。 纵观儒、释、道三家的思想与宇宙三大定律之间有很强的关联,都是探索与弘扬宇宙存在与变化之道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,分别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事物发展与变化的规律。三家在处世原则和态度上也存在不同之处,其主要表现在: 儒教、道教讲求今生,佛教讲求来世。儒教追求发展,道教寻求自保,佛教宣扬普渡。儒教求功名,道教求永生,佛教求寂灭。儒教展示人事的苦乐,道教显示天人的和谐,佛教揭示死生的轮回。儒教讲“改变”,以入世态度行入世之事;道教讲“超越”,以入世之心行出世之事,追求飘无定所、云游四方、超然脱俗、得道升仙的境界;佛教讲“离开”,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,教化人们善恶终有报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儒教追寻与时俱进的执着人生,道教信奉“道法自然”的自然人生,佛教宣扬因果报应的善恶人生。儒教重 “精神”,道教讲 “虚无”,佛教求 “气相”。儒家讲“事在人为”,道家讲“自然无为”,佛家讲“因果轮回”;儒家讲如何“做的更好”,道家讲如何“活的更好”,佛家讲怎样做“死后更好”。儒、道两教重在“生前的苦乐”,佛教则注重“死后的极乐”。勤奋努力,勇于争先是儒家的“作为”。游山玩水、回归自然是道家的“作风”,忍辱负重、积善行德是佛家的“作法”…… 有道是:人在少年的时候想“逃家”,显示了年少时的童真、天性和轻狂,体现了道家的自在和逍遥。青年的时候想“成家”,是儒家的“齐家”愿望。成年的时候想“离家”,要么是儒家“治国、平天下”的追求,抑或是道家的“云游四海”,或者是佛家的“遁入空门”。老年的时候想“回家”,也许是儒家的功成身退、淡出江湖,或者是道家的落叶归根、回归自然,或是佛家的因果轮回、投胎转世。 学习“儒、释、道”三教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它们的思想及所揭示的宇宙三大定律,无论过去、现在还是未来,都将指引人们的生活、涵养人们的情操、提升人们的品性、净化人们的心灵。 “儒、释、道”之思想和精髓不愧为是人类永恒的智慧追求和共同的精神财富。
后记:幸福来自于精神财富,而非物质财富。施予爱便会得到爱,爱能导致成功。只有对生活满怀感激的人,才会把苦难变成财富。 (合肥家教网编辑) |